所有栏目
1868

画之大者品格为上--“郭公达书画讲堂”方贤道讲座纪实

2017-4-23

         “画之大者品格为上”

  --郭公达书画艺术讲堂方贤道讲座纪实

                    徐文睫/

            著名画家方贤道先生在讲课     

    杨柳轻抚,春深日暖,2017423日下午,时值暮春,郭公达书画讲堂第八讲如期开讲。郭公达先生、著名画家方贤道先生与郭公达同门弟子会、郭公达书画讲堂众学员一起同聚在合肥高新区喜百年宴会大酒店四楼会议室。

    今日讲堂的主讲人是安徽省著名画家方贤道先生。方贤道先生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方贤道先生讲座现场

        方贤道先生本期讲授的主题为:中国画品格。他认为,中国画在其历史演变的过程中,由于一直是文人的参与,因此赋于了其高深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品格。方贤道先生从讲述中国美术史论逐步引入正题,带领大家一起游历于中国书画之林,徜徉在传统的艺术空间。他从畅神、寓意、风格、心境等四个方面分别对中国画品格之内蕴进行阐述。

    同时,方贤道先生从绘画美学方面逐一评说古代、近现代、当代著名的画家的艺术风格、艺术品格,并结合自己多年的笔墨经验以及中国书画的审美方向等诸多方面为大家解开了中国画至高的文化内涵与极高的审美品格。

        学员们在认真听讲

    正是因为中国画具有极高的境界与品格,那么对于画家的天份和要求也更高,作为一个好的画家,只有对品格的辨识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才能通览博取,出真景而入心境为思绪,得心源取造化为画境。如果对这些都无所认识又不研究,似乎很难达到那种“万趣融其神思”的自由自在。因此,写意品格首先在于“识”的提高,而品格的塑造离不开辨识能力的支撑。如治学求真,画以明理,成就人伦教化之类,还是离不开品格的讨论。只有如此,才能论艺与道,才能神之所畅,得其风骨气韵。所以,无论对于传统所指的“写意品格”是如何理解,或者这种品格对于当代的又是如何体现,对品格的要求既是不可或缺也是不能替代的。

                    学员作品观摩

    总之,由识而入,品格的培养在于重视“识”的调教,在于心、手、物之间互动的高妙之处,在于知识范本的完备而充实,在于开阔眼界的善学而多变,在于形制中的学识有度。进而由识而上升为一种“品”的顿悟,最终决定了写意品格的高低之别。

    方贤道先生精釆的演讲使大家如痴如醉,受益匪浅,让大家真正的领会了中国画所谓“画之大者品格为上”的至高境界。

           郭公达先生与方贤道先生在点评学员们的作品

    讲座结束后,郭老和方贤道先生现场为所有的学员们逐一点评了作品,场面互动精彩。本次讲座学术氛围浓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郭红梅/图)

                           责任编辑:晨风   

                                                        

当代艺术家网

www.arts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