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1467

关民

2023-9-3

   关民:心中有诗说出来

 --大学生要站在诗歌创作的前沿高地

                        文/滕斌

       诗人关民


   86日下午,作为“名师进校园”专家讲座活动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我省著名诗人关民先生,受儒林书业集团的邀请,在合肥天和大厦儒林书业集团总部,为全省大学生举办了一场心中有诗说出来----大学生要站在诗歌创作的前沿高地”的网络直播讲座。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心中有诗说出来----大学生要站在诗歌创作的前沿高地。诗人关民先生围绕“诗歌创作不是‘诗人’的专利”;“诗歌创作不属于任何‘流派’;“诗歌创作的灵魂与魅力”和“当代大学生要站在诗歌创作的前沿高地”四个维度,解读和诠释了: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创作形式;在文学创作中,诗歌总是冲在最前沿;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诗”;诗人的“气质”与作品风格;“我手写我口”的现实意义;“诗眼”在一首诗中的地位和意义;“小我”与“大我”的狭隘与辽阔;“意在笔先”的定位和创造力。

   关民先生由浅入深,从《诗经》讲到唐宋元明清古典诗词概况,从“五四”运动新诗突起,讲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诗歌发展;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文化繁荣,讲到当下诗歌创作的困惑和“流派”混乱之弊端。他重点解读了中国朦胧派代表诗人梁小斌先生的《中国,我的钥匙丟了》和近作《端详》,让我们从他的诗歌中,感受到每一个中国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关联,并引发大学生们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反思昨天,珍惜今天,探索明天。

讲座中,关民先生以切身体会,介绍了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告诉大学生们:没有灵魂,诗就不能称为诗,没有“诗眼”,诗就没有灵性,没有生命,至少不是一首好诗。他重点引导大学生们:诗无处不在,诗是观察、思考与表达的产物;诗人就在普通人中间,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诗人”在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强与弱之间,谁发现了,思考了,并按诗歌的规律表达了,谁就离“诗人”不远了。

最后,关民先生鼓励并倡导大学生们要有满腔的激情,融入社会,走进生活,热爱大自然,发现身边的美,为时代,为诗歌,冲出战壕,勇于站在诗歌创作的前沿高地上。

   这次近一小时的网络直播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一定会在大学生中引起良好的反响。

=========================================================

 关民简介:

 


   诗人关民(笔名:关注、光明),安徽合肥人。中国艺术家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著有随笔《凡人俗语——韩新东总编手记赏析》(上、下册)凡人俗语——关民诗歌散文自选集》《在下一个路口等你》等诗歌集。目前是《都市头条》"红榜"诗人,拥有粉丝267万。其代表作有《梨花颂》《合肥颂》《茶》《思想家(外一首)》《等待寂寞的降临》《我的诗》《钥匙与锁》《大脑》《清晨》《问苍天》《一条路曼第"六次"相遇》《马拉松宣言》《奔跑吧,青春》《中元》等,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2015年至今参与《窥洞》《刘将军的墓》《野村》《隔离岛上的狗》《牛王》《六号银像》等多部院线电影的制片工作。 

                                          

                                责任编辑:晨风


当代艺术家官网

www.arts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