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9
程小青画艺摭谈
刘传铭/文
刘传铭 著名学者、作家
生于十九世纪末的民国闻人程小青先生,以现代侦探小说创作称誉文坛。是二十世纪海派文化舞台上的一个奇妙的存在。
被称为中国柯南·道尔的他,在《险婚姻》《血手印》等系列侦探小说中,创造了一个惩恶扬善智慧正义名侦探“霍桑先生”,堪称可与家喻户晓、享誉中外的福尔摩斯比肩。至今“霍桑先生”仍深受艺术家青睐,他的故事不断被翻拍成影视作品,其形象依然活跃于银屏。同道中人嘉许其作品娟娟可喜,意境别开。尤其是对血色魔窟、惨夜迷踪小说背景的描述,令读者如临其境,感触惊心。这有别于其他小说家场景描写感染力,当得益于其绘画功夫了得。可惜民国时鲜为人知,海上和吴门画坛这位丹青高手,一直为其文名所掩。
小青先生早年生活在上海,深受西风熏沐影响。曾大量阅读西方小说并与朋友合译《福尔摩斯探案》,自己在举手投足间俨然一个东方福尔摩斯,是那个时代的风尚标式人物。先生定居苏州后,一变新潮为怀旧尚古,对姑苏城的风物淳美人文蕴藉尤为钟情,甫拜吴门名家陈摩为师学画丹青,即倾心国粹,由洋变土,成为行走于苏沪之间,过着“双城”生活的又土又洋之人。
程先生对绘事的痴迷,不是假托风雅,也不仅视其为文之余事,而是探渊溯源,在打一口深深的艺术之井。难得其在挥写点染之际于理论上又作中西画学比较,以探堂奥。他的学术主张乃支持借西法作国画教法新尝试,为初涉绘事者铺架津梁,期望在西风劲吹、以洋为标的上海逐渐扭转从事国画之人寥寥无几的颓势。经他层层分析、正反论证国画之求生路线,得出结论:不在换西装换肤色的全盘西化,而当先识得自己本来面目,进而谨遵师嘱“笔墨宜师古人,意境则在我创”(陈摩)的古训,方可寻得一种艺术普世规律。中西兼融同样是对中国文化的坚守,这一点他比同时代西泠印社的“独立不迁”更具教化普罗大众的社会意义。
他深知,与侦探小说重科学逻辑推理不同,中国画不以所谓的透视原理、形体轮廓、光线明暗、崇尚自然等等为准绳。他曾说国画精髓即是“国画所长,在能以意境气韵动人。吾人披览山水,见夫层峦叠翠,重楼复阁,明知一树一石,未必尽合尺度,且知如此景界,皆出于画师之想象,初非有是实境,顾欣赏之兴趣,决不致因此而减,且反有因以生投身入画之幻想者。画能若是,艺术之能事已尽。”他直言国画是非科学的。更用歌德的“艺术之为艺术,却因其不是自然”作东西艺术认知的沟通互鉴。针对当时面对西风东渐的两派:投降则投降,全盘西化;拒绝则拒绝,罔顾时代变革。他认为实践上的分治和理论上互借不可混为一谈,更不应视如冰炭。此一点尤为难得。
读其人而知其画,读其画而识其人。这是一般人的审美意味和品鉴经验。这是强调画家与作品的风格统一,艺术与人生的形貌合体。可在程小青这里,问题会变得有些复杂。会令探究其人与艺的内在联系既非易事亦更加趣味盎然。还是先来看画吧。
在今天仍能见到的程小青先生绘画作品中,《巧果图》堪称代表作之一。
《巧果图》上题词:
星社始于壬戌七夕,每岁双星渡河之夜同人必文酒之会,今已九为度矣。顾年来云散风流,在吴下者不及其半,怅盛事之难再,感良辰之易逝。爰倩小青社兄写雪藕红菱以为纪念,益系以词:尊风赏雅,谈天说地,嘉会已经九度。几时说海浪传名,似巧胜双星无数。莲藕断根,浮菱倒画,书一些思路。等闲白了少年头,剩酒角春朝秋暮。鹊桥仙用秦少游韵 《巧果图》十九年七夕小青写
该图以折枝花卉样式绘断藕、孤荷、红菱三样时鲜。兼工带写,设色明艳,颇具民国风。此类图式貌似西洋水彩,但在南田道人笔下亦可常见,称“小写意”。至民国后,京派齐白石、王雪涛先取法于此,后别开生面。海派任伯年、江寒汀、张大壮更是将此“小写意”一路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中国画“民国风”的经典范式。程小青是此笔墨阵容中佼佼者之一。“小写意”是指写形寓神、托物寄情,讲究形正韵丰、灵动机巧,不以空言山河壮丽、天地春秋为标傍。注重于描绘一花一叶一鸟一虫,以独抒己怀为抱负,以追求赏心悦目、雅俗共乐为旨趣,故而收获了亲切感人、小中见大的艺术感染力。这与当下那些动辙以所谓“主题性巨制”来抒写“形空神伪、假大空烂”的作品不可同日而语。
明中叶以来,中国画“诗书画印”合体的格局已臻成熟。吴门和海上两派于此更为精熟。除了形式上语言上的丰富多彩,其内在动因便是要复兴“文之余事”这一中国画传统。简言之,中国画是画思想画感受画自己真知灼见,写一人喜悲愁乐。故而中国画从“唐宋元”时的无题无跋无注无款藏款穷款到明清以降的长题长跋长书,这一变化要求画家不仅手下有功夫,还要胸中有丘壑,抱负有寄托。长题既见功夫又见精神,亦是判断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巧果图》不仅取胜于图更见长于题,值得仔细玩味。
三个水彩静物般的水果在俗眼中很平常,可在程小青看来是那样触目惊心。“巧果图”上长题以百字写星社始末,星社始创于1921年,至1930九周年庆时已作星散,能不让当事人唏嘘。故而画家在跋尾写道:“莲藕断根,浮菱倒画,书一些思路。等闲白了少年头,剩酒角春朝秋暮。”时光流水,韶华易逝。读罢长跋,我们还能将《巧果图》仅仅视作应景的小品吗?用流利“二王”遗韵笔法书写出题跋文字为程先生绘事增色的例子比比皆是:
绘《游鱼落花图》题“无可奈何?”绘《墨菊红叶图》题“高风追五柳。”绘《蕉叶杂花图》题“幽香留绣阁,新绿上窗纱。”……
这样的画作自然会勾起人们对晏殊、陶渊明以及无数诗人闲吟低唱拍节而和、浮想联翩。看画如读诗,看画不是画。
我极喜爱程先生所绘扇面《世乱纷纷图》,此小品扇面神完气足,笔墨精良,设色典丽,构图畅晓。斜出的春柳沿扇边弧线伸展开来,牵牛花攀援而上,垂拂的柳条自上而下绘黄雀、螳螂、蝉。个个精准生动,又互相呼应。一个令人烂熟的老故事在画家笔下得到重生。画家在扇面中央留白处题写道:“世乱纷纷,白云苍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唯仁与智不为物诱,利人利己可长久。”
画家手上功夫,在平淡中出新;作者心中修养,于无奇处出奇。《世乱纷纷图》是一幅几乎完美的可以入画史的佳作。这是一把成扇,背面有宿儒蒋吟秋所书四幅铁线篆吉金铭文,更显无比珍贵。
程小青先生的画艺深得同辈名家青睐。在他所藏的册页中可见到陈秋草、陆俨少、董寿平、叶浅予、林散之、王个簃、钱瘦铁、钱松喦、张安治、张正宇、朱屺瞻、李可染、来楚生等几乎囊括了民国以降所有丹青高手所赠绘的墨迹。这是友谊见证,更是相互激赏。 难怪程先生在册页收尾处题写:
地南天北集画家,生花笔墨净无瑕,鸟花山水兼人物,更有法书亦足夸。
丹青幅幅意殷勤,艺苑奇珍各绝群。无限友情原记取,千秋万叶话清芬。
一九七四年六月 程小青时年八十有二
这可能是83岁寿终正寝小青先生绝笔。
斯人已逝,追忆长存。感恩程小青先生为中华文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遗产。程小青其人其艺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经典。
吾当惜乎,君能忘乎?
刘传铭 写于甲辰春分
============================
注:刘传铭,原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史教授、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端智库专家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神话研究院特聘专家,深圳大学特聘教授、饶宗颐研究院专家委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专家,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法国法中联谊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南社文史馆馆长。《苏东坡大传》、《又见繁华:苏州传》作者。
责任编辑:晨风
当代艺术家官网
www.arts168.com
当代艺术家官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15003891号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