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8397

刘传铭:杖国庋言

2021-10-8

      刘传铭:杖国庋言       


                   刘传铭先生

    “杖国庋言”一词半真半假,是我生造的。

    “杖国”一词古已有之,可谓半真。与“杖国”组词的成语有“杖国之年”,与古稀同指70岁。不过杖国专指70岁男子。另外还有杖家杖乡杖朝之说,分别指50岁60岁和80岁。
    “庋言”一词乃纯杜撰,可谓半假。辞书中有“庋藏”,铭言偷其意而用,表示真言不敢私藏。
       诸君可以半信半不信。
世事原本就是真真假假,但行走江湖的人,心里要明白,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切不可以假当真。道理虽然明白,做到诚非容易。合肥话中有一句“捡到红枣当火吹”俗语是讽刺那些“穷错大”喜欢吹牛的人。身为合肥人的传铭也有这个毛病,传铭还喜欢合肥话中“骑龙驾虎”这个词,《辞海》一书没收录这个词是《辞海》的遗憾。
    “骑龙驾虎”的语感美无以伦比。“骑龙驾虎”往往被认为还是吹牛,如果据此有人推断出传铭喜欢吹牛,我认了。

       当有人问到我的成就,实在乏善可陈时,我会搬出“国际杖具收藏协会名誉主席”的大帽子来给自己壮胆。因为在我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中国第一家也是世界唯一一家杖具博物馆10年前就在上海成立了,前年还出版了《杖具典藏》大型图录,上面有我写的序言。作为杖具研究的“理论权威”,吹牛也还是有资本的。

手杖的真正起源殊难稽考。它的前世今生也许就是山顶洞人打猎时用的树枝,就是埃及法老手中的法杖,就是罗马王紧握的权杖,就是采菊东篱下陶渊明依靠佇望的策杖,就是拜伦爵士挂在马鞍上的鞭杖……当然,手杖真正抓住人们眼球并衍生为一种时尚之物,大概要推迟到十七、十八世纪了。当秋日斜阳温柔地照耀着莱茵河畔下午茶的芳草地,当法兰西卢浮尔宫华灯盛宴的光影闪灼,当涅瓦河边星光下漫步的骠骑兵人丛里,一群群珠光宝气、亮马鲜衣的青年才俊和名媛闺秀们几乎是人手一杖。“斯蒂克”终于在这席卷欧罗巴的风尚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艺术形态。此后,普希金、柴可夫斯基、雨果、雷诺阿、阿德里安、李叔同、徐志摩等文化艺术的泰山北斗都喜欢手杖,还有孙中山、丘吉尔、希特勒、巴顿等统帅与将军也喜欢手杖、挥舞手杖,甚至福尔摩斯、加歇医生、卓别林、卡夫卡也与手杖形影不离时,手杖已不再因人而贵,已不仅仅是高贵与权力的象征。“斯蒂克”长大了。
       杖具经过能工巧匠的选材、设计、制作以其精美绝伦的姿彩:或雕饰繁复、或材质优良、或霸气、或文雅、或精巧、或朴素,昭示出形形色色的人生脚步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若非耄耋老人或腿疾者,一般人携杖而行,往往会被视为一种装腔作势的矫情。其实,这何尝不正是一种风度,一种男人特有的风度呢?喜欢手杖,无关褒贬。一杖在手就是一种生活的姿态,一种从容不迫的自信之姿,一种悠然淡定,示人以闲以雅的君子之风。千万不可小看了这一个“闲”字和一个“雅”字。尤其在当下这个嘈杂而忙乱的社会中,如蝇慌乱,如蚁忙迫的人们,无非追逐的是“名利”二字,早已忘却了老祖宗所说的“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但愿手杖这个小小的支点点化出的“闲”“雅”二字,能让我们迷途知返,张慌思停,从容不迫地走在人生的正大之路。无论你的人生平凡清淡或精彩纷呈,如果问一句,你是一边欣赏沿途风景,一边细细品味生活,一边闲庭信步地走向未来呢?还是盲人瞎马,慌慌张张地冲向那个宿命的终点呢?答案自在人心。明白了这样一个情致,相信你一定会爱手杖,同时也才真正会使用手杖,读懂手杖。
       不知不觉已过了杖国之年,对杖具的感情和认识自然又多了一层。杖家杖乡杖国杖朝原本应是读书人人生不同年龄的生命形态:在家是申斥不肖子孙的杖言,在乡是明是非骂愚顽的杖挥,在国是除弊兴邦的杖责,在朝是匡扶天下警醒天子的杖敲。
      这才是杖具的精髓所在。
      不知从何时起,杖乡之年,即花甲60岁的人都被国家的退休制度打入另册成了社会的边缘人。这类不分个体差异专以年龄划线的一刀切的制度何等粗鄙简单?对那些术业有专攻、学问有所成的优秀人才弃之不用是何等浪费国家资源,对于那些体脑尤健、热血不输青年的人更是断了他们杖国杖朝的念想。不少人原来打算生命从60岁开始的雄心,现在却不得不变为生命自60岁结束的悲叹。养花种草、打拳跳舞,他们真的快乐吗?再说,制定制度的人,又有几个真想从为人民服务的位置上退下来颐养天年呢?于是又要变着法子为自己的不退休或退而不休找借口,这又何必呢?
       自知非杖朝之材无杖朝之福也就早断了杖朝之望。只好趁着尚未彻底沉默之前,说几句关于杖具的闲话。
而已,而已。

注:本文选自《沉思如舞》,此为刘传铭先生未经删减的原文。

=================================

刘传铭先生简介:
       刘传铭,著名文化学者,原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高端智库专家委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神话研究院学术委员,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南社文史馆馆长。中国外文局重点项目大型丛书《丝路百城传》总主编。中国国家文物局、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大型文物展《又见大唐》总策展人。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年巨匠》百集大型纪录片总撰稿。

刘传铭作品集:




责任编辑:晨风



当代艺术家官网

www.arts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