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7977

刘传铭:不容易---北齐佛首回归的一声浩叹

2021-10-18

               不容易
       ——北齐佛首回归的一声浩叹

                      刘传铭/文




    公元420年到589年的南北朝是北齐、西魏、东魏、南齐、北周、南梁、北魏、南陈、南朝宋诸国南北分治,轮流坐庄的分裂中国。现在要把170年间复杂混乱、家国起伏对已习惯了大一统思维的今人讲清楚,不容易。
    汉末以降,佛法东传。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经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道,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的莫过于“龙象之变"带来的汉传佛教的兴起。这一变化不仅让中华文明原有的儒道二水分流的格局衍化成儒道释三家互相颉颃又互当依存的充盈饱满,生机勃勃。
    故南北朝是佛教种子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荒拓土并大展拳脚的第一个兴盛期。时至150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一苇渡江” “只履西归”的菩提达摩创立禅宗一脉的故事里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中,回望这一佛光普照的辉煌。
    一条弘法之路,多少艰辛多少纠缠多少努力多少唏嘘;
    一声阿弥陀佛,多少祈祷多少慈悲多少释然多少心愿。
    这一切仍是不容易。

    读圣贤书的中国读书人,由于多受到“子不语怪力乱神”和“未知生、焉知死”的观念影响,总会在情感上亲近理性上排拒的对立中,对人格神崇拜的宗教,对佛家的生死轮回说自然而然地持一种疏离的无可无不可的淡然态度。
花甲前的传铭亦然。
    近年来情状悄然改变。原先的视宗教为宗教、视文化为文化、视人生为人生的形而下,不知从何时起已嬗变成:视宗教亦文化亦人生,视文化亦人生亦宗教。
    中国人的文化就是中国人的宗教!
    其中道家冲淡平和的天地道自然道;儒家的勇猛精进,学而不厌,仁智礼义的修身心法和佛家的慈悲入世、无我出世教义,岂不正是三教合一的人间正道?
    有此觉悟,在本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必然,在末是生命个体从善攀登的喜悦。
愚钝如我,若能偶然忝列其中,诚大吉祥,大福报,大不容易。

    星云上师,百岁在望。三万六千个日日夜夜,青灯黄卷忘我而修持戒守戒礼佛诵经,三万六千个日日夜夜的登山渡海身体力行布道宣教创立出“人间佛教”,不仅自身生而皈依修成正果,更令中外无数信众觉迷悟痴,得见我佛之正信不二法门。
步玄奘而登昆仑,随鉴真而渡东海。佛学广大,众生沾福,岂非无上功德。
    铭与上师因缘亦浅,蒙惠却深。虽无座前受教之际遇,但能隔海感知上师人格魅力中的佛陀微笑。故在《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大陆简体版新书首发的腰封上虔诚献上颂祝:

    人生三百岁 传奇皆因色不空空不色 深深脚印映弘扬佛法;
    世间一部书 解读谨合事是实实是事 淡淡文章彰慈悲传承。
                    (题《星云大师传奇》)

    大师不容易,理解大师也不容易,读懂一个由平凡而传奇的故事还是不容易。



    

    2016年,在星云大师感召操持、坚守运作、锲而不舍的努力下,20年前河北幽居寺北齐释迦牟尼佛石刻头被盗割卖出国境。佛首海外漂泊20年后重返故园,奇迹般体首重一,金身合璧。当年3月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见证此一事件的僧俗两界无不感到不可思议!无不感叹:不容易,不容易!

   《金刚经》中有佛陀开示歌利王的一段话:“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陀寓言今生由一位九十高龄的残障老人来重现印证!如是我闻,信与不信皆会合掌诵出:阿弥陀佛。叹一句,真不容易。
除却生死无大事,人生岂只惟生死。

    现在要让我把仰视的目光从北齐雕刻的柔美线条上移开,从佛陀内心庄严外表温热的微笑中醒来,更是大大的不容易。




     注:这篇"不容易"就收录在这本新书里,《此岸彼岸》正在印刷装订中,近日即将问世。

                             

                          责任编辑:晨风


当代艺术家官网

www.arts168.com